央廣網北京2月27日消息(記者劉玉蕾 丁飛)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道,今天上午,教育部召開最後一場新春新聞發佈會。不過,這場發佈會的地點不在教育部的發佈廳,而是在北京的一所普通中學——北京十一學校,這是近年來教育部第一次專門為推薦一所學校的改革經驗而開的發佈會。
  還記得你的高中嗎?每天拿著那張全班一樣的課表,走進你的班級,和認識的同學坐在一起上課,語文、數學、物理、化學。。。。。。。班上有班主任,課下有補習課。可以想象嗎?還有一種高中,一人一張課程表,沒有行政班和班主任,你甚至不知道自己是哪個班,身邊同學是誰。這裡就是——北京市十一學校。
  今天上午,教育部新聞發言人續梅正式推出這所學校,作為教育改革典型:
  續梅:教育部第一次把發佈會現場搬到一所中學,專門為了推薦一所中學的改革經驗。這在我們的歷史中是沒有過的。這些都是源於這所學校正在進行的一場看似悄然無聲,實際上卻是驚天動地的一場大的變革。
  傳統的高中是全班一樣的固定課表。十一學校,是人手一張不一樣的課表。於是,選課,成了每個孩子開學前的第一件事。校長李希貴告訴記者,課程的頂層設計,這個過程,他們籌備了三年:
  李希貴:其實這個改革是被迫無奈。為什麼?我來到十一學校之後,就發現在好多課堂上,相當一批學生已經不需要學習了,必須把這部分學生解放出來。還有四分之一到五分之一的學生聽不懂。所以我們就痛下決心,決定開發適合不同類型的學生需求的課程。
  於是,數學分了六個班,物理、化學則有三個,難度自選。除了這些,學校一共提供400多門課程和272個社團。有滿屋子堆滿模型的汽車設計課、有每年排一次《嘎達梅林》的戲劇課,還有縫紉、航模、甚至是發動機原理。教建築的一位老師告訴記者,這樣的學分,更有含金量:
  記者:就是不再打學生之間的高低分了?
  老師:對,首先是得2分。關鍵這2分含金量不一樣啊,他自己願意學這個。
  成績重不重要,有多重要。家長們其實心裡是犯嘀咕的。高一學生蘭孝達的媽媽:
  蘭媽媽:我就給他講這個厲害關係可能對成績未來會產生的影響,我就勸他,結果第二天早上出門前媽媽我想好了,我會想辦法提高工作效率,不會影響學習的。孩子上學怎麼樣?我作為家長就是想著去嘗試。
  校長李希貴告訴記者,有選擇,學生才會發現自己:
  李希貴:每一個學期都有不同選擇的時候,在這6年或者3年的時間里,排斥了這個排斥了那個,在這個體驗里他發現了不適合,還有一些學生越體驗越適合。
  傳統的高中是班主任制,老師進課堂。十一學校,沒有行政班,是學生進課堂。沒有班主任,但有導師。學生任選自己喜歡的老師,甚至可以約談校長。李希貴校長的手機號每個孩子都有。
  教育部基礎教育二司副司長申繼亮今天上午表示,下一步將認真總結和推廣十一學校的好經驗、好做法,創新育人模式,整體規劃、協同推進高中教育綜合改革:
  申繼亮:第一,深化課程改革,推進立德樹人工作;第二,加強特色建設,推動高中多樣化發展;第三,深化考試招生改革,引導實施素質教育。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認為,十一學校的模式能否進一步被推廣或者是“複製”,關鍵在於建立“評價機制”。
  (原標題:北京十一學校開創新型育人教學模式:搭配私家課程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d11ddqtu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